这周是BC省的换届选举,现在BC执政的是新民主党NDP,据报道这次的提前投票率创了历史记录。一般认为,如果执政党不太差劲,那么相应的投票率就会偏低。反之,选民如果对现状十分不满,那么大多会出来投一票,送执政党下台。
我其实曾经有过几次助选的经历,我自己实际是个对政治非常冷感的人,之所以出来助选,都是另有原因的。第一次因为生意伙伴的金主出选,所以我就跟在屁股后面忙乎了几个月,这次的助选首战是党内的提名战,其实这个党就是保守党。在加拿大,所谓的党员更加恰如其分的比喻就是个会员,只要付钱注册你就入党了,我个人认为理论上你可以同时是不同政党的党员,当然一般也没人会这么无聊搞这个。从这点说,这里的党员更多的就是个注册会员的身份,并没国内加入共产党就生死相许的那么较真。
在参与到那届保守党的选战后,第一个面对的挑战就是必须在选区党内提名中胜出,那次选区中一共有四位保守党员参与提名竞争,我们支持的那位是个新人,年轻有活力,是个成功的商人,本地白人,他的太太是位大学教授,来自新加坡的华人后裔,已经不会讲华语。这里顺带提一句这个中国话在各地不同的叫法,我们熟悉大陆叫普通话,在台湾叫国语,而在南洋就是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印尼那边一般叫华语。
这次参与的提名战我们支持的这位其实并不占很大的优势,因为这区第一名的是一位有几十年参政历史的老太太,好像叫linda。党内提名的投票资格和正式投票不同,只要是有居留权或者国籍的,住在投票区域内的18岁以上的都合资格。我们要做的就是联络所有可以联系上的当地居民,说服他们加入保守党,然后投我们支持的人一票。这个拉票的活还是非常艰巨的,这个难度就可以想象为,我们是朋友,我想拉你去做传销一样,这样结果很可能以后连朋友都做不成了。
那段时间其实我也是非常卖力的在推动这件事,然后在拉票的过程中,很顺其自然的碰上了竞争对手的其中一位拉票队长,说起来这位队长比起我来讲,可以说初心很纯洁简单,也非常尽力的。我忽然就冒出个念头,因为这个提名战的程序是,第一轮投票获得过半数支持的就胜出,如果没人过半数,就去掉最后一位再投一次,如果还是没人可以过半数,就再去掉最后一位。所以我于是跟这个队长提出,大家都是一条心的,不如大家合作,如果第一轮都没胜出,那么落后那位就转而支持对方,这样大家不用自相残杀,这个提议马上就得到赞同,于是我们马上联络各自的老板,很快两位老大就见面把这个协调下来了。
提名战正如预料的一样,第一轮没有人过半数,但幸运的是我们支持的这位没垫底排在第三,反而Linda因为年纪太大第一轮就出局了,于是双方的支持者按照约定就都投给了我们这方,这个结局可能也让第二名非常意外,可以说也算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技术性击倒。尽管如此,但那年保守党已经执政了两届,认受性落后于自由党,最后投票结果非常出乎意料,不但输给了大热的自由党,还输给了在那区从没胜出过的新民主党,这次的助选就这么以失败告终了。
第二次的助选完全是出于朋友的帮忙,这位老兄就是我前面文章中提到那位不再来往的A先生。其实这位老兄出选也是有些走偏门的意味,他代表的是绿党,这个绿党是个很边缘的小党派,但这次选举有个很特别的地方,就是几个政党估计都不可能获得绝对多数,很大机会要组建联合政府,所以这个绿党就有了和其他党派合作执政的可能。这位A先生的人缘其实不是很好,行事也很特别招人讨厌,但胜在脸皮很厚,敢抛头露面,所以居然也有几个小粉丝跟着他疯。我也向周围朋友推荐了他,但回复都很负面,不过我也不是很真的在乎他能不能选上,最后他还是落选了,但据他说获得了绿党在这个选区有史以来最好的战绩,后来他还被选进了绿党的常委会,只是绿党毕竟太小,最后他也是慢慢就退出了。
经过这些折腾,我对于这些政党更加冷感,只是觉得这个投票还是必要的,今天是提前投票的最后一天,我查好地址下班的时候就直接开了过去,这个投票点设在一个社区中心,门口有明显的标志指示。到门口等了一下,一个老太太问我有没带证件,于是拿出啦给她看了下,就指示我去一张桌子那,也是个老太太,她查看完我的证件后,在电脑上找了一下,确定我的信息后,很认真的问我:你有没在其他的投票点投过票?我很肯定的说没有,于是她将一个文件夹交给我,文件夹里是我的选票。直到这个时候,其实我还不知道谁是谁,只是看到上面有四个候选人,第一个是个独立候选人,第二名是保守党的,第三名是自由党的,最后第四名是新民主党的。选票上明确说只能选择一名候选人,在名字后的圆圈打叉或者填黑都可以。投票的人很少,我几乎就直接到了填选票的桌子那,这里有个纸板把桌面圈着,我把选票放在桌上,犹豫了一下,还是选了保守党,然后把票还是放回文件夹中,交给检票的,他把文件夹拿过来,往一个机器上塞进去,机器把选票吸进去,然后文件夹就放回去可以下一次用,这样投票就完成了,前后也不到10分钟。
一人一票,既然有这个权利就该去尽个公民义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