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中文版翻译为《原子习惯》,其实,我更倾向于《掌控习惯》,前者是字面直译,后者才能反映本书的核心内容。最近向图书馆推荐了The NVIDIA Way 和 Technological Republic: Hard Power, Soft Belief, And the Future of The West两本书,都幸运地获得了批准,根据以前的经验,估计要等一个多月的时间。在等待中,就顺便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别的书可以看。碰巧看到了这本书:Atomic Habits By James Clear 我以前好像在哪里看到过别人的推荐,但从来没有机会看过,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。不过这本书上面有 “7 day loan”的标记,我也是头一次借这类书,工作人员告诉我,这类书只能借7天并且不能续借(注:一般的书都是可以借21天,如果没有人排队等待,那么最多可以续2次,也就是最多可以阅读60多天)。今天是第6天晚上【2025.01.11】,明天就要归还了,我真的在7天之内把它看完了,虽然是泛读,但也是一字不拉地读完了,也算是人生的第一次了。下面我用列表的形式来描述一下这本书的读后感:
古人云:书非借不能读也。其实我觉得:书非强迫不能读也,如果不是有7天的限制,我估计60天也读不完。当然也有些个前提条件:生词不太多,内容简单易懂。也正如本书里的一个描述,人的大脑被设计成这样的:太容易的东西,大脑容易觉得无趣而且没有挑战;太难的东西,大脑要消耗很多能量,会自然回避。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人停下来。如果一件事情不是太难,也不是太容易,那么大脑就有兴趣进行探索下去,成功后会有一种快感。这个现象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。尤其是青少年,他们没有成年人为五斗米折腰的负担,在这个方面表现的更明显。
作者发现了一个现象:Tiny Changes Make a Big Difference, 为了阐述这个观点,他用下图做了一个比较夸张的解释,我好像在很多鸡汤文里都看到过下图,不知道它是否是作者的原创,不过,这个不重要,从具体数字的角度来看,我其实不太同意这中说法,每天增长1%,一年可以增长37.78倍,这个太不符合物理常识了。例如:我每天读10页书,按这么个涨法,难道一年后,我每天能读377.8页书?岂不是一天就可以把本书读完?再想一下,两年后,每天可以读14273页书了?算了,我有点钻牛角尖了,不过我明白作者的意图:持续不断的小小的进步,假以时日,可以做出惊人的成绩。给你一分钱不能让你富有,但是持续不断地给你,时间长了,也会变得富有。
养成习惯的四个核心法则是:Cue, Craving,Response, Reward(提示、渴求、反应、奖赏)。就像Jim Cllins 写的 Turning The Flywheel 里所写的,这四个要素会形成一个飞轮效应,看来天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。为了更容易地执行这是个要素,作者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,对应这四个要素,它们是:
Make it Obvious。
作者举了一个日本新干线例行工作的例子,在列车进出站的时候,工作人员都会大声喊一些操作动作。看起来比较愚蠢,但实际很有效果。也因此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。
钱包,钥匙,Call机,关煤气。这四个词看起来毫无关联,但是,当年我在深圳的时候,那里有一座公寓,叫长城大厦,是个高级公共出租屋公寓。我一个朋友住在那里,有一次串门的时候,我看到他的门口贴着这四个词。他给我解释这是由一次煤气爆炸事故引起的,后来管理公司就制作了这个纸贴,在每家的防盗门上都贴上了它。那个时候手机还是昂贵的大哥大,普通人都配有传呼机,在深圳叫它 Call 机。
Make it Attractive
减少阻力
让家人或朋友帮忙。作者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,某人为了专心写作,把他喜欢的衣服都让朋友藏起来,这样就不会被打扰。估计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的诱惑。
Make it Easy
把要做的事情变的简单一点,作者举了很多例子,比如2分钟规则,如果你想开始到健身房锻炼身体,不妨每次做2分钟,就是到健身房只做2分钟的运动,然后回家。这样就很容易把这件事进行下去,等习惯养成了,再增加每次锻炼的时间。
不是反人性地强迫自己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,而是顺从人性使得好习惯更容易执行并使结果更愉快。
可以慢,但是不能倒退。小时后,老师经常说:不怕慢,只怕站。意思就是,那怕你就像蜗牛一样前进,只要不后退,那总是离目标一步一步接近,总有一天就会到达
Make it Satisfying
著名戏剧演员 Jerry Seinfeld 的名言:”Never break the chain” (在本书的196页)。Seinfeld 坚持每天都写个笑话,有时候灵感不是那么好,笑话的质量不高,但他选择坚持写,总比没有强。这样,他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。
大约两年前,我和朋友商量开始写故事,从一开始,我们就约定,别掉链子(是不是和Never break the chain有点像?),不论故事有多么的烂,也要坚持在约定的时间(周一和周四)发表。非常感谢我的朋友的努力,这里的故事大部分是他写的。
进一步的讨论
作者举例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和摩洛哥中长跑之星希沙姆·格鲁杰。他们的身材一个适合游泳(上身长,臂展宽),一个适合跑步(下身长)。如果这类人发现了自身的优势,并加以科学训练,其他人就难及项背。加拿大的冰球运动世界第一,我孩子也打冰球,我发现了一个“秘密”:如果孩子想进NHL,那么需要五个要素:
孩子需要有天赋,一句话:努力的孩子太多了。
孩子需要努力(就是本书的内容,养成良好的训练比赛的习惯,积小胜成大就),也可以说,有天赋的孩子也太多了。
家长要有时间
家长要有钱。和上一条是一样的,家长要有钱有闲,因为加拿大不是举国体制。在你出名之前,所有的费用都是自己承担的。这个不仅仅是冰球,其他所有的活动都一样的,至少有一个家长是不需要上班的,要陪孩子全世界参加比赛和训练。
运气。冰球是一项冲撞非常激烈的运动,受伤是很常见的。小伤没关系,但是一个致命的伤害就会断送孩子的前程,就算前面四条都满足也不行。
其他琐事
作者也是周一和周四定期发表文章,我们也是每周一和周四发一篇故事,是巧合还是英雄所见略同?也许周一和周四比较有吸引力
做正确的事情,然后重复做。这个也和投资的道理非常契合:做赚钱的事,然后重复做。
在看到本书之前,其实我已经养成了下列习惯。开始的时候,不是那么容易,但后来就习惯了,习惯了就成自然了。
晚上睡觉时不带手机 (7,8年了)
上厕所不带手机(快10年了)
每周六日跑步5-6公里(慢跑,三年前开始的时候只能跑一圈,后来逐步增加到10圈(八道的外圈,453米)以上。
每周至少2次游泳,每次1300米,大约40分钟的样子
早睡早起,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,读一段圣经,然后做力量训练,然后读英文原版书
…
其实,作者还多次提到如何改掉坏习惯。说起来也很简单,那就是反着来:让它不那么明显,让它很难,让它没有吸引力,让它没有回馈激励。我自己以为,如果你的好习惯多了,就没有时间做坏习惯的事情了,那些就自然会消失了。
总之,这本书很好,也容易读,如果你无所事事,就读一下吧。
看看别人怎么写:
https://dblthink.substack.com/p/new-year-new-you?r=34xul8&utm_medium=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