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上有一堆从打印机上退下来的Cartridge和Toner。昨天出去办事,看了一下路线,中间会路过Staples,于是把这些电子废物带上。本来,也就5分钟的事情,结果我在里面呆了超过30分钟。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,Staples里所卖的东西都可以从网上买到,而且价格便宜,我实在没有理由到它店里买东西,又贵有花费更多的时间。虽然本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市民,在现代资本主义机制的压榨下,整天也忙忙碌碌的,我的时间也是有价值的。为什么呆了30分钟呢?先看下面这张纸:
我本来以为把那些电子垃圾交给收银员就可以转身离开。但是,收银员说这里面有个惠普的原装Cartridge,可以给我退$2.5,啊,天上掉馅饼,我说好啊,那给我现金吧,我还想拿钱走人。但是,她说,店里的规定,只能给我一个 In Store Credit。我问能否用于网上购物?答曰:NO。其实,我有时候会网购 Staples的某些打印机,希望下次用上,蚊子肉也是肉啊。但是一个NO把我的天真的想法给抹去了,这张纸只能在店里买单的时候使用。于是乎,人类共有的贪小便宜的特征在我身上起作用了,尽管上面已经提到我是没有理由在它的实体店里买东西的,但是为了花掉这小小的$2.5,我还是忍不住在这里转转。能买啥呢?我看到了我心爱的Pental 中性笔,$3.29一支,我想想在Amazon上打折的时候才 $1.41一支,于是拿起来又放下了,就这么着半个小时过去了,我啥也没买。
其实,我也明白Staples的用意,利用人性的弱点来想促进实体店的销售。理性的做法就是放弃这个馅饼然后Move on。但是我发现,不光是我自己,大部分人都会被这蝇头小利所吸引。但是,Staples这个Case在我身上并不成功,是一个双输的结局。
自然而然,我想到了Costco是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做到了共赢,这里说共赢是相对双赢而言的,因为结果不止两方参与者得到了好处,而是所有参与者都得到了好处。众所周知,Costco只允许会员(也允许会员带客人)在其店里购物,在加拿大,年付$60便成为普通会员;年付$120便成为高级会员(Executive member),区别是,高级会员有2%的购物返点,折算一下,如果在Costco年购物消费超过$3000的话,拥有高级会员就划得来。Costco为了促销其高级会员卡,如果返点不足$60的话,它会给你补足这个返点,对客户来说,其实办理高级会员卡和普通会员卡的会员费是一样的,这样,普通会员便会有动力朝着高级会员迈进。当你拥有高级会员卡,又看到2%的返点,就自然会尽量多地消费,引用一句流行语:the more you buy, the more you save。就连英伟达的老黄也喜欢说这句话。
这样,会员得到了更多的实惠,Costco卖掉了更多的货物,看起来是个双赢,但为什么说多赢呢?因为,Costco的供货商也增加了销量,国家得到了更多的税收,员工得到了更好的福利待遇,股东得到了更多的投资回报。总之,如果一件事参与的各方都能得到好处,那么这件事就非常容易促成并且长久地运行。其实,Costco并非只是one trick pony,它有很多吸引会员的手段:便宜的油价,永远的$1.5热狗,便宜的烤鸡等等,也许你并不是喜欢所有,但是总有一款适合你。借用一个朋友所言:每年光加油省的钱都远远超过会员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