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言难尽廖耀湘
廖耀湘,1906.05-1968.12,湖南邵阳人,抗日名将。抗日战争期间,曾经率军参与南京保卫战,昆仑关战役,缅甸战役,战功彪炳,1945年抗战胜利,廖耀湘亲率新六空降南京,接受日军投降。国共内战期间,廖耀湘在东北对战林彪,1948年10月底在辽沈战役中兵败被俘,被囚禁至1961年获释,文革期间受到冲击,于1968年12月于北京病逝。
从古至今,评价一个将帅都是以胜败论英雄的。廖耀湘在东北辽沈战役中,10万大军从被四野围住到全歼仅仅就两天时间,以至于有人打趣就算10万头猪,要全都抓住也不止两天。这其中的原因,大概一是所谓的兵败如山倒,二来也是武运不济,碰到巅峰时期的战神,三来国军从上到下的内耗。也就是所谓的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。
廖耀湘出身小康家庭,但也不算很富足,祖父是位教书先生,从小在祖父的启蒙教导下成长,中学毕业后本打算加入黄埔军校五期,但因学费不足延误一年,于1926年加入第六期。1930年赴法国圣西尔军校学习,至1936年以机械化骑兵专业第一名毕业,同年回国加入国民革命军。
1937年11月,日军逼近当时国民政府首都南京,廖耀湘率部参与南京保卫战,兵败被困,因不愿成为日军俘虏,在弹尽粮绝后,和仅存的几名士兵一起跳崖以求自尽。也许是命不该绝,廖耀湘跳崖后大难不死,于是逃入附近的一个村庄,被好心的一家藏起来,日军几次到村里收捕逃脱的国军,谁敢私藏全部杀光。在好心的村民协助下,廖耀湘后来逃回武汉,捡回一条性命。其后1939年参与昆仑关战役,1942年参与缅甸战役,在抗日战争中廖耀湘战功彪炳,1945年更亲自在南京接受了日军的投降。受降后,廖耀湘找到了当年救他一命的恩人,重金酬谢了这些冒死相救的村民。
抗日战争取胜后,国共两军很快就翻脸互抢地盘。共军在苏军的协助下,先手占领了东北大部分地区,国军也不甘后人,很快调集大军攻入东北,1946年1月,廖耀湘率新六军一路挺进,杀的林彪丢盔弃甲,狼狈不堪,溃不成军。如果国军当时可以一鼓作气全歼东北共军,那么天下大概就应该是国民党的。
在国军的追杀中获得喘息之机的林彪,很快稳住的阵脚,根据东北的局势,发动土地改革,围剿当地土匪,征集新兵并集中训练,同时南北满呼应,对东北的国军南北夹击,不断蚕食,短短两年时间,转守为攻,把国军打得完全没还手之力。廖耀湘困守沈阳,郑洞国被围在长春,而范汉杰的锦州作为东北的大门,也是被虎视眈眈。
这个时候东北的态势已经很明显,国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,而林彪因为之前攻击四平受挫,一直不敢下决心进攻锦州,关闭东北大门从而围歼国军。而此时作为国军统帅的蒋委员长,也不愿意放弃东北,希望借助关内华北部队配合,趁林彪攻击锦州时中心开花,反包围东北四野,一揽子解决东北困局,也从根本上压制全国的共军,最后将其完全消灭。校长的这个计划其实是林彪最担心的,一旦攻击锦州不顺受到拖延,而被从沈阳、葫芦岛东西对进的国军包围,那么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东北四野有可能被全部一次报销掉。
在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权衡,同时毛泽东的强力催逼下,林彪最后下定决心攻击锦州。这时的廖耀湘判断林彪必然能攻下锦州,听命校长去锦州解围是死路一条。他提出的策略是放弃东北,趁林彪大军集中攻打锦州,无瑕兼顾沈阳的时候,马上退守营口,这样进可以威胁锦州,退可以从海路撤出东北,把部队带回关内。如果这个得以实现,那么至少廖耀湘的10万兵马可以全身而退,然后委员长怎么舍得丢下东北,毕竟长春、沈阳加上锦州,那还有将近50万的军队,如果傅作义肯倾力夹击,打败林彪也并非不可能。
这时候的廖耀湘进退两难,如果向锦州方向强攻,那很可能在路上就给林彪干掉。如果不听委员长的号令逃出东北,怕又难逃军法处置。在两难间,他选择攻取彰武,意图切断林彪的粮道,迫使其放弃锦州。但林彪那可能给他牵着鼻子转,仅31个小时就攻下锦州,使得东北形势完全逆转。
锦州在这么短时间就失守可以说国共双方都有些意外,蒋介石急火攻心,强令廖耀湘进兵把锦州夺回来。而这个时候最清醒当前态势的非廖耀湘不可,他认为现在再往锦州简直就是送死,应该立刻马上退到营口,逃出东北。然而此时国军在此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,居然还在争论不休。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认为廖耀湘应该退回沈阳,蒋委员长坚持要其攻击前进,廖耀湘则要求从营口撤退。廖耀湘居然就这样在原地等了三天,吵了三天,也就是短短三天时间,四野抓住机会从四面合围过来,完全断绝了退往营口的可能。廖耀湘无奈只能向沈阳方向撤退,但为时已晚,插翅难逃,最终兵败被擒。
其实回顾这段历史,不得不怀疑其中一个猜测也许是真的,那就是卫立煌其实是共党的卧底。如果不是这位东北剿总司令从中使绊,廖耀湘的10万之众不可能这么轻易被全歼。正是由于卫司令的从中搅局,把水搅浑,廖兵团怎么会在这么危急之时居然还呆在险地3天。当锦州失守,廖耀湘要求向营口撤退的时候,卫立煌所做的不是当机立断,却是飞往南京去面见蒋介石,说是要当面讲清厉害,而困在原地的廖耀湘一天之内数次联系,完全就是没有回复。等和委员将胡搅蛮缠了两天,卫并没有马上将讨论结果电告廖耀湘,而是悠悠然的坐飞机回沈阳,才不紧不慢告知廖耀湘让他还是退回沈阳决定。而无奈只好按这个计划行军的廖耀湘,则毫无意外的被四野包围,守株待兔。
兵不厌诈,所有的战争都是以胜负为目标,也是以胜负论英雄的。作为廖耀湘来讲,也许他的对手不但是面对面的敌人,还有背后捅刀的自己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