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在大鱼后面觅食的小鱼 - 2
2011年的时候我们卖掉了镇屋,以83万买了一个独立屋,这个房子是通过香港那个经纪Jim买的。也是他帮我们以当时很高的价钱把镇屋卖掉的,因为这个价钱我自己觉得真得很高,以至于都有点觉得买家有些上当受骗得愧疚之情。这里说几句题外话,提到这个镇屋得买家,这是个单亲妈妈带着一个成年的儿子买下的,这个儿子很争气,学习很好也找到很高薪的工作。可以说这是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非常羡慕的,我其实不喜欢别人说大家都觉得如何如何,因为每个人都仅能代表他自己的意见,大家怎么想那只能是想当然的,但一般来讲,学习好聪明高薪体面的工作,这确实是很多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期盼,当然这里面我确实就是一个。但后来听说这个孩子因为一些事情丢掉了工作,而且可能以后再也不能从事同样的工作了,具体的因由我也是道听途说也不好多说,但不少的现实很残酷的警示我,人的一生短暂而漫长,一路上总是会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好事或者坏事,一不小心踩错一脚也许就会掉坑里去。
买这个独立屋的时候其实整个房地产市场已经显现出火爆的势头,这其实也是我们那个镇屋可以卖出高价的基础,我们家买房都是娃的妈妈找房源,然后我们一起去看,最后确定好我就去找人验屋、谈贷款、找保险等等具体的操作。在我们买镇屋之前,曾经看过一个独立屋,那个房子在BCIT附近,房子面积有将近1万尺,当时叫价75万,娃的妈比较喜欢,但我看了一下不喜欢,因为这个房子背后是个很大的树林,隐隐的我感觉不太安全,说不上是什么具体的因由,如果真要说,就是当时忽然冒出三国演义中的一段,刘备为了报关羽被杀的仇出兵东吴,最后被东吴以火攻打得大败,其中就有个场景,东吴主将站在城头,看着城外的一片树林,说看那树林中有很大的杀气,命令众将不可出城。这个理由多少有些莫名其妙,也许更主要的还是当时工作没稳定,所以下不了决心。这个房子很快就涨了上去,其实那个时候只要是个房子买了就赚钱,这是大环境的因素决定的,就如马爸爸说过的,风口之中,就算是头猪也会飞起来的。只是因为错过这个机会,后来就埋下了不断被埋怨责怪的种子。
因为市场明显已经又开始火爆,所以我们对能否买到这个房子很是些担心,但这个经纪Jim还是有些手段的和本事的,卖方的经纪和他满熟悉的,卖家当时已经买了另一个房子,所以也很着急要尽快出手套现,于是两个经纪一拍即合,我们就无条件以开价把房子买下来,可以说房子还没过户,价钱就已经飙上去了,不管是买房子还是买股票,买了就涨当然是让人很开心的事情。这个房子是个旧房子,前房东做了些翻新,楼下还有一个出租单位。房子到手后我们做了不少装修,把房子的外墙也重新粉刷过,经纪Jim出钱把房子的壁炉给重做了,收拾好后其实住的的还是很舒服的。这个房子的后院和邻居交接的地方有条污水管,这边叫Eastment,但这个位置基本不可能会用到的,所以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记。
正如我所讲过的,这个房子83万买下,到过户的时候,其实也就大概2个月的光景,就已经升到起码100万了,也就是升值了接近20万,这个升幅如果和房价比较似乎不算很多,但其实我们仅仅付了大概10%的首期,也就是10万,如果这么来比较,那这个升幅就是非常惊人的。也正是这种强劲的资产升值,使得我们买房子的胆子和信心也越来越大。几乎是和买下这个house的同一时间,Jim推荐了一个楼花,这个楼花在丽晶广场对面,是由Bosa这个建筑公司开发承建的,一房的单位是32万,楼花前期要预付20%,加上一些费用也就是大概7万,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买房子只付10%首期的原因。
在2011年前后,大部分买公寓的基本都不太赚钱,而且租金不高一般都不够支付贷款和管理费。那时候可以轻易获利的大多是有土地的房子,因此资金大多集中炒作房子,但公寓楼花是个例外,因为楼花从预售到成交有大约2-3年的时间差,而且那个时候公寓普遍的价格一房的大概就是30万出头,大概6万的现金就可以入场炒作。最关键是当时各种监管还不健全,不少的炒作是以5%的定金扫货,然后每个单位加价2-5万现金就转手,如果我手里有6万,那按1.5万一个单位,可以拿下4个单位,把其中三个转手卖掉,赚6万其实是很大机会的,这6万如果你胆子够肥,再炒一把是完全没问题的。
也正因为这个原因,我们要买的这个楼花刚开盘就打破头,这里不得不说这个经纪Jim确实很牛,他因为之前的业绩就很突出,因此开发商第一时间就把推售的时间通知了他,Jim大概也预料到了可能会非常火爆,所以马上找了10个游民提前到预售处排队,并且拍下这10个人排队的照片发给开发商挂号,这个做法好像以前文革期间,在广州去市场排队买鱼买肉,因为不能同时排两条队,于是就找块砖头代替自己放在队伍里,高声和前后的人声明砖头的拥有人,因为大家都这样所以也就变成大家都遵守的江湖规矩。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你可以看到的机会,那通常也是大部分可以看到的,仅仅第一天就出事了,因为当天大雨倾盆,排队的人非常多,自然有些想插队打尖的,那在队伍里的当然不干,一来二去就大打出手惊动了大批警察,也自然吸引很多媒体报道。开发商一看势头不对,当机立断结束了排队,排在前面100名立马领到了可以入场的号码牌。Jim一下子拿到了前10个号码,这个号码当晚就有人在网上出价收购,最高的我看到居然叫价5万,也就是如果JIm转手把这10个号卖掉,马上就净赚50万,这也真是太惊人了。
所谓盗亦有道,Jim并没有把手里的号码全卖掉,拿到的筹码中的第5号给了我们,他自己要了前3个。到正式开售那天,不夸张说真是全城关注,我当天看新闻,Jim的太太好像大明星一样,在一众摄像头照相机的聚焦下第一个入场选房,这架势和现在这种公寓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惨淡市场相比,简直恍如天地隔世。在这之前娃的妈做了很多功课,把各个方位楼层的单位都仔细研究过,这座楼20楼以下是作为酒店和商城,21楼以上是公寓。这种高层公寓,一般每向上一层,楼价就高500,越高这个基数就还可能以倍数增长。作为投资房,其实就不用把钱投到楼层去,因为你去租一个房子,22楼叫价2000一个月,32楼不可能叫价2500,因为我买的时候比楼下高很多。同样到卖房子的时候,如果楼层不是相差太远,价格也不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。因为21和22楼之间有个管道层,估计很吵,所以就选择了23楼。
在一通惊心动魄的博弈中抢到这个单位后,其实当时加价3-5万转手是不难的,但想着市场这么疯狂,楼花都抢成这样,到时现楼不肯定赚的更多么。于是我们就没有动这个念头,只是这激情过后,往往就是让人难受的寂寞,这个大楼的建筑速度很慢,在同一区另一栋楼动工晚几乎一年,但大概一年多些就盖好可以收租了,我们这个楼用了将近4年才交房。这过程中,楼花和公寓的各种限制政策相继出台,这种轻松到手的快钱也再难操作了,因此公寓的价格也进入了一个沉寂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