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贵焉有种乎?
最近经常都在西区干活,这算是温哥华的富人区。昨天去了一家,是要将所有旧的机顶盒换成新的无线盒。通常现在还看电视的都是些老人家,这家要换5个电视盒,我一看就感觉很头疼。硬着头皮打电话过去说现在过来,听电话的男人说他如果没应门就是在后院干活。
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,一般就算没见面,打个电话简单的聊上几句,一般都可以大概可以了解对方大概好不好相处。也许有些出人意料,通常如果电话那头的人非常热情和有礼貌,这种人一般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。我已经不止一次碰到这种笑面虎,一旦翻脸非常难缠,尽管不断提醒自己,但人总是很容易被甜言蜜语解除戒备,等到吃到瘪的时候已经太晚。
像这种很明确告诉他在那,并且还提供后备方案的,通常还是比较好相处的。我车子刚到门口时,客户已经打开门向我招手了,这是个看样子50-60的白人。我抱着一堆的设备和工具进了门,将东西一股脑放在门口的楼梯上。这个白人自我介绍他叫In什么,我也介绍了自己名字。然后In问我要怎么弄,我说想先看看电视都在那里,主线在那里进屋的。
有些意外的是In非常熟悉线路,他直接把我带去了主接线盒那,并说屋里面的线都是他自己布设的。我看接线盒里有个旧的放大器,这种放大器通常是信号不够加上去的,于是我提出要看看外面,这时In告诉我外线刚刚才换过,我测了一下,这个信号再加放大器就太多了,于是拆掉然后说modem就装这里了。
把modem安装好了之后,就是一个个电视盒去装,In提出先装厨房,因为他太太看电视最多。于是我们一起去到厨房,In的妻子坐在沙发上跟我打了个招呼,我很快就把无线的盒子接好,但发现原来他们接了个无线的耳机,但新的盒子是不带单独的音频输出的。我提议他们上网去买个转换器,其实也就20刀左右,In的妻子有些不安,觉得这样可能影响她看电视。这时候很明显能发现In是一家之主,他很不屑的说没事,我会解决的,In的妻子似乎很怕这个老公,眼神都感觉有些怯怯的,没敢再多说什么。弄完厨房的之后我们到楼下,这里有四个电视,我一边装一边和In聊天,他是做建筑监理的,从事这行已经30-40年了,他自己给自己和孩子盖过4个房子,他对房子的结构可以说了如指掌。
很多时候每一个人,只要你有时间去了解,基本都是一个长篇小说的题材。In的父亲从欧洲孤身一身移民到加拿大,来的时候身无分文,先是在东部铺铁路,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辛,坐的车就是那种闷罐车,现在只有运马才会用的。住的地方冬天零下40多度,身边的伙伴很多就没名没姓的死在路上。后来铁路铺好就搬来温哥华,一个人打三份工作,擦鞋、开电梯、做清洁工,他的父亲是个文盲不识字,只会勉强写自己的名字。在有些积蓄后,在温西这边买了个房子,In说其实这边之前很多居民都是蓝领工人。
到了In这代,日子就好了很多,In自己中学毕业进了UBC,但读了一年之后就觉得没用,转学到了BCIT,这个学校在BC很出名,以毕业生的高就业率著称,说起来我们公司最近招的一批新人,如果是本地长大的,基本全部是BCIT出来的。很多阶级的形成,有时是世袭,有些是因为社会动荡的洗牌。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,要想实现阶级的跳跃,那其实是很困难的。In的小孩各自都有很不错的工作,大儿子打冰球,而且是个很不错俱乐部的教练,真是令人羡慕。
在这房子搞了将近2个小时,才总算基本都弄好了,In对效果还算满意,原来他已经70多了,母亲有96岁了,他说我这摊事情一弄完他就要去妈妈那吃午饭,老人家还能自己做饭,看管后院,说种了很多蔬菜和瓜果,根本吃不完,我也是钦佩不已。